• 首页
  • 168开奖官方开奖网站查询结果今天介绍
  • 产品展示
  • 新闻动态
  • 北京大阅兵后,第一个找中国合作的西方大国来了,美欧都没有想到

    发布日期:2025-10-12 19:43    点击次数:150

    北京大阅兵结束后,许多西方国家纷纷派代表访华,希望加强与中国的合作。其中最引人注目的,当属英国的动作。外界普遍关注:英国官员此行的真正目的是什么?又会带来怎样的影响?

    在阅兵后一周,英国政府宣布派遣新任商务大臣彼得·凯尔前往北京,预计10日抵华,与中方官员举行会谈。英国方面坦言不讳,此行就是为了恢复中英贸易关系,借此提振疲弱的英国经济。

    这一直接的态度让美欧颇为意外,尤其是美国,甚至视之为“背叛”。毕竟过去几年,英国在外交与安全领域几乎完全跟随美国的步调:从南海到台海,从“印太战略”到“五眼联盟”,伦敦在配合华盛顿方面不遗余力。

    展开剩余69%

    然而,英国真正得到的回报却有限。美国口口声声称英国是“最铁盟友”,但特朗普政府依然对英国商品征收关税,哪怕只有10%,其本质仍是经济施压。在此背景下,英国通胀居高不下,债务沉重,制造业和服务业双双下滑,这些关税无异于雪上加霜。再加上俄乌冲突问题上,美国立场摇摆不定,也让英国难以完全信赖华盛顿。

    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,英国自然要寻找更多出路。凯尔的访华,正被视为中英关系的“破冰之旅”。他此行将出席中英经贸联委会七年来的首次会议,若取得实质成果,还可能为英国首相未来访华铺路。

    事实上,观察英国过往的对华行动,会发现他们虽然言辞激烈,但在具体行动上却往往保持谨慎。以“威尔士亲王”号航母的亚太之行为例,英国防长曾放话要驶入南海,但航母只是在边缘转向,随后前往澳大利亚参加演习。后来又声称要穿越台海,但至今并未真正付诸行动。最新的动向是,这艘航母将驶往韩国釜山,但特意绕道,从日本海方向进入,行程多出上千公里。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:英国不愿在核心问题上触碰中国的底线。

    这种谨慎背后有两个原因。其一,美国态度反复无常,让英国很难完全依赖。其二,英国深知与中国“脱钩”的代价过于沉重。中国不仅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,更是产业链核心环节。若与中国关系彻底恶化,以英国现有实力,根本难以承受后果。尤其面对一位反复无常的特朗普,伦敦绝不可能把未来完全寄托在美国身上。

    更重要的是,中国阅兵中展示的新式武器,再次彰显出硬实力。这种低调而坚定的威慑,比再多次联合军演都更具震慑力。有人评价说:“遇事不决,看英国。”尽管英国态度摇摆,但在关键时刻,往往能作出相对理性的选择,而此次大阅兵无疑成为一个重要的信号。

    因此,哪怕英美之间有“特殊关系”,英国在涉及自身利益的对华政策上,依然保持独立和务实。他们或许会派军舰“刷存在感”,但真正触及核心利益时,英国选择更现实的做法。

    从这里也能看出,英国当初选择脱欧并非全然错误。相比内部意见分歧严重的欧盟,英国在外交转向上显然更灵活。而在美欧与中国的博弈中,欧盟或许会被迫承担更多压力。

    归根结底,国际关系本就围绕利益展开。中国通过阅兵展示的是实力,英国此番访华则是出于现实考量与利益权衡。美欧或许早已预料到这一点,但他们难以接受英国的“务实选择”。

    发布于:天津市